鴨  寮

[ 首頁 ] [ 小說館 ] [ 特約作家區 ] [ 心理測驗 ] [ 談笑風生

[ 塔羅館 ] [ 星座館 ] [ 鴨的相簿 ] [ 鴨的二三事 ]

[ 留言版 ] [交換連結 ]

2025/01/01(3434.6)(80.2)(01)

(2025年攝影瑣事)有一陣子沒用廣角變焦鏡頭了.

雖然一直有一顆Sony FE 24-70 F4 OSS ZA.....但是通常出門的時候小鴨還是會以定焦為主.....

跟早年剛攝影的時候差很多.

現在重新拿回了Sony FE 24-50 F2.8 G之後.....

發現散步常用的焦段還是在35/40/50這三個焦段為主.

使用這顆Sony FE 24-50 F4 G的時候,由於平常收納狀態是在望遠端.

不禁讓小鴨回想起過去的Minolta 35-70 F4.

印象中這顆鏡頭平常最正常的狀況下也是收納在50端....要變成廣角或是望遠都要另外轉.

有種.....這本來是顆50mm鏡頭....其他焦段只是附加的感覺.

經過住在西班牙的前輩的指導下....才知道原來這顆鏡頭是屬於Tamron系統所設計的.

不過比較讓小鴨意外的是這顆鏡頭的變形似乎還不算太嚴重.....

最少小鴨使用on1 PhotoRaw 2023版本....仍然可以處理這顆鏡頭.

不至於出現一些太誇張的畫面出來.

不過即使如此....仍然可以感受到這顆鏡頭在暗部的處理方面比較差一些.

算是吃光比較重的鏡頭.

只要光線好,一切都好.....反之亦然.

小鴨推測真的要好....可能還是要乖乖地使用SOny FE 24-70 GM II吧?

結果這顆鏡頭就變成一個比較尷尬的狀況.

單純以拍天空跟立體的變焦鏡頭來看......小鴨甚至覺得Sony FE 24-70 F4 OSS ZA更好一些....

這顆鏡頭給小鴨一種中階鏡頭的感覺.

似乎會變成室內場景拍攝活動的好選擇.

但是如果以純旅遊散步....又想要變焦鏡頭....

小鴨反而會更推薦Sony FE 24-70 F4 OSS ZA.....

顏色更顯得明亮一些.

而且反正戶外拍一些散步照片的時候光圈都縮到F8.....根本沒差.....

對比之下會覺得二手的Sony FE 24-70 F4 OSS ZA真划算....

這顆鏡頭在小鴨手上使用的場合相對上就會比較受限了.

真的感覺有一點可惜....它是有潛力的.....

某種程度來說...這顆鏡頭真的讓小鴨回想起了KonicaMinolta 28-75 F2.8這顆鏡頭.

當時明顯是貼牌Tamron 28-75 F2.8.

不知道怎麼....小鴨當時就寧願使用規格比較差一點的Minolta 24-105 F3.5-4.5.

這次使用這顆Sony FE 24-50 F2.8 G.....就感覺畫面雖然銳利....卻只是銳利而已的這種感覺......

2025/01/02(3434.6)(80.2)(02)

(2025年攝影瑣事)研究了一下....小鴨還是買了on1 PhotoRaw的最新版本.

畢竟也兩年了.

而且看最後的促銷活動居然只要原本價錢的四分之一.....

抱持著不希望自己用習慣的產品運營不下去....還有撿便宜的心態.

這時候就得感謝時差了....

當小鴨下定決心的時候....其實已經超過可以購買的時限了....

但是剛好小鴨注意到上面有寫美國東部時間.....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還是順利地用不到六十美元把這款軟體的最新版本給買了回來.

認真來說還是買的有一點早....

只能希望今年Sony不要推出新的相機....免得一買下去....軟體不支援....就悲慘了.

不過小鴨覺得這些軟體廠商也是很辛苦....每次更新都得把按鈕搬來搬去.....好讓使用者知道"我有更新"....

每次都得重新找到那些按鈕而努力.....

玩了一下....發現還是找不到如何拉曲線的地方....

其他的部分倒是差不多.

鏡頭檔案支援的部分增加了不少.

也會自己下載更新檔案.

這大概是對小鴨來說最大的進步了.

實在是沒有空專心的去把軟體這塊處理好.

不然看著越來越方便更換背景的功能,小鴨卻只是用最基礎的功能....還是有點不是滋味.

簡單的測試了一下用不同年份的On1 PhotoRaw軟體轉同一個設定的檔案.

成果大差不差....接下來大概就是習慣新的按鈕在哪裡的問題了.

2025/01/06(3434.6)(80.2)(03)

(2025年攝影瑣事)前幾天寶可夢博士問了一下關於神牛新推出的IM20跟IM22閃燈的想法....

聽到的當下小鴨是完全不以為意.

研究了一下....單純一款小的單點閃燈.

五段功率調整,沒有離機閃燈的功能.....

好處是很輕很小....只有三十公克.

寶可夢博士想要買來搭配自己的RICOH GR3在一些室內場合拍攝.

看了寶可夢博士的需求.....小鴨推薦了IM22這款比較高一點可以避開鏡頭的閃燈給寶可夢博士.

不過當知道寶可夢博士是想要拍攝一些人像場合的時候....

小鴨就開始覺得有一點不妥.

因為這種不能轉頭的閃燈缺點就在當相機拍直立人像的時候....燈會捕到人物的左側或是右側....就是不補臉....

這在小鴨手上的神牛Lux Senior上面就碰過了....

這也是為甚麼小鴨後來改用離機閃燈來搭配這顆閃燈的關係.

多了離機閃燈的功能之後.....內建燈罩的神牛Lux Senior就變成小鴨拍攝咖啡廳必備的燈具了.

於是小鴨就開始建議寶可夢博士使用離機閃燈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只是如果要離機閃燈....那小巧一歇的神牛IM20可能更適合一些.

更小更好攜帶,而且如果要固定在任何地方......重心也相對會比較低一些,投影面積比較小也就會比較穩固一些.

於是....小鴨就有了一個大膽的建議.....

小鴨推建寶可夢博士買一個大力夾搭配棒球帽跟離機閃燈觸發器....

直接把IM20搭配棒球帽固定在頭上......

類似釣魚燈的概念....

這樣補光一定可以補到臉.....不管拍橫幅還是直幅的照片都沒問題.

不知道多久以後可以看到寶可夢博士這樣玩.

理論上....就類似現在神牛新推出的V1 Pro還有一個正面小閃燈補光跳燈狀況下人臉正面的陰影問題.

理論上是可以....就不知道寶可夢博士會不會實際去操作看看了.

2025/01/07(3434.6)(80.2)(04)

(2025年攝影瑣事)去年一整年.....算是比較乖的....

相機總共就用了三台....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Sony A7C從兩千零二十一年到現在四年拍了剛好超過五萬張.

平均一年一萬兩千五百張左右.....

去年拍了一萬一千張....算是略低於平均值.

Sony A7IV則是從兩千零二十二年到現在三年....剛好拍了四萬兩千張左右.

平均一年是一萬四千張左右.

去年拍了一萬兩千張....也是略低於平均值.

至於Sony NEX3N則拍了一百張左右.....算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

完全家人用的相機就幾乎等於完全沒人用.....還好收的價錢很便宜....

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去年拍籃球的場次不多,拍攝數量自然就不會太高.

如果用慣常的折舊算法,這兩台相機應該都算已經攤平了.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總數

占比

A7C

1026

512

2313

725

508

573

1152

816

852

1071

574

880

11002

46.95%

A7IV

1447

2233

1417

444

956

804

304

396

1736

722

700

1153

12312

 52.54%

Nex3N

9

77

20

12

 

 

 

 

 

 

 

 

118

0.50%

總數

2482

2822

3750

1181

1464

1377

1456

1212

2588

1793

1274

2033

23432

 

占比

10.59%

12.04%

16.00%

5.04%

6.25%

5.88%

6.21%

5.17%

11.04%

7.65%

5.44%

8.68%

 

 


去年買了

Minolta 50 F1.4

Minolta 100-200 F4.5

Sony FE 24-50 F2.8 G

Viltrox FE 28 F4.5

Viltrox FE 135 F1.8

永諾 FE 50 F1.8

岩石星 FE 25mm F2.8 Macro 2X-5X

銘匠 FE 75 F2

百諾QRB95DUAL

徠圖(Leofoto)LY-224C腳架

徠圖(Leofoto)LH-25雲台

徠圖(Leofoto)GC-282AL伸縮中軸

英諾(INNOREL)GR5齒輪雲台

優籃子(Ulanzi)橫豎摺疊快裝板CA13

斯莫格乾坤圈系列豎拍環4244

提把

SANSHOWSD 256GB記憶卡

神牛DP600III

神牛觸發器X3

Flash Q觸發器

去年賣了

Bessa L

神牛X1R

神牛X2觸發器

神牛V850

永諾 FE 85 F1.8 II

借入

Leica 35 F2

Voigtlander 50 F1.5 Heliar classic SC

Voigtlander FE 50mm F1.2

Voigtlander FE 50mm F2 APO

Sony FE 70-200 F4 Marco G OSS II

Sony FE 100 F2.8[T5.6] STF GM OSS

Zeiss Planar T* 50 F1.4 ZF

Zeiss Opton T* 50 F1.5 Coontax RF

借出

Minolta G-Rokkor 28 F3.5

Minolta 75-300 F4.5-5.6

去年總共買了八顆鏡頭,賣掉一顆鏡頭跟一個機身.....

難怪防潮箱擠了不少....

還好一些鏡頭都是用借的,不是用買的.

去年攝影棚的雜物也弄了不少,也有新的燈進來.

或許會拍攝更多攝影棚的主題吧?

2025/01/09(3434.6)(80.2)(05)

(2025年攝影瑣事)具真的會影響拍攝的感覺.

今天拿了神牛V860 III出門....

拍攝小東西的感覺就是沒有神牛Lux Senior來的均勻跟漂亮.

在短距離打光上面,如果沒有辦法使用任何燈具的前提下....神牛Lux Senior真的是小鴨用起來最舒服最適合在咖啡廳使用的小閃燈了.

如果使用神牛V860 III搭配燈具也可以做到一樣甚至更好的結果.....但是體積就是沒辦法做到那麼小.

以散步為前提....兩年過去了....好像還是沒有可以媲美的組合可以取代這款閃燈.

一開始只是單純想說既然要帶Sony A7IV出門搭配Minolta 28-135 F4-4.5....那就整個組合帶大一點....

沒想到....只是差了一個燈具....整體的拍攝感覺就差了很多.

成品也變得無法接受......

下次大概就算是拿來當光觸發的離機閃燈小鴨都會攜帶神牛Lux Senior去咖啡廳了.

回想一下....似乎應該把去年新增加的器材做個簡單的短評來看自己的心得.

畢竟剛買近來跟後來長期使用感受應該會不大一樣.

Minolta 50 F1.4-----比想像中的好,尤其當成50 F2來使用表現優異.

Minolta 100-200 F4.5----對比稍高.....不過還是跟印象中一樣的好.

Sony FE 24-50 F2.8 G----還在磨合期.....不過感覺戶外不如Sony FE 24-70 F4 ZA,室內吃光不足.....完全變成旅遊專用.

Viltrox FE 28 F4.5----輕巧可愛,到哪都可以帶.

Viltrox FE 135 F1.8---大劍無鋒.....防身專用,畫質沒話說,重量讓人說不出話.

永諾 FE 50 F1.8---對焦稍遜,放上貨架.

岩石星 FE 25mm F2.8 Macro 2X-5X---專用鏡,使用場所限縮

銘匠 FE 75 F2---每天散步必備,室內人像好用.

百諾QRB95DUAL----算是小鴨買了這麼多類似產品中效果最好,使用上最好的.不管是設計或是生產品質都很優秀.除了不能三百六十度旋轉以外沒有任何的問題.

徠圖(Leofoto)LY-224C腳架----旅遊必備輕巧腳架,雖然還是有一點矮,但是收納起來夠方便.

徠圖(Leofoto)LH-25雲台----跟腳架一起的搭配,好用.

徠圖(Leofoto)GC-282AL伸縮中軸---跟預想中的一樣....讓小鴨省了修理腳架的錢.

英諾(INNOREL)GR5齒輪雲台---符合預期的雲台.

優籃子(Ulanzi)橫豎摺疊快裝板CA13----搭配旅行腳架,最好的選擇,不適合用長鏡頭,但是一些小鏡頭的時候很方便.

斯莫格乾坤圈系列豎拍環4244----沒辦法跟同品牌的配件相容.....算是浪費錢....

提把---搭配百諾QRB95DUAL使用起來符合預期.

SANSHOWSD 256GB記憶卡---一年用下來....效果還是很穩定,沒有出問題.

神牛DP600III----使用次數不多,表現穩定.

神牛觸發器X3---小巧好帶,裝卸方便

Flash Q觸發器---搭配單點閃燈好帶方便.

以後應該做個類似的短評,這樣經過一年的使用也會比較準.

2025/01/25(3434.6)(80.2)(06)

(2025年攝影瑣事)沒想到在最後一天.....小鴨收到了預期中的包裹.....

再慢一點.....就會完全趕不上了.

主要還是跟前輩聊天詢問這次去日本的經驗的時候,前輩提到普通的腳架使用起來不夠方便的問題.

這時候小鴨提起了桌上型小腳架的輔助.

但是對前輩來說需要的面積仍然太大.

這時候前輩就弄了一個WESTAGE的迷你支架給小鴨看.

看起來只是一塊小鐵板.

這種產品之前小鴨曾經有想要買,拿來當低角度的腳架.

後來直接換了一個拍攝手法來處理這個問題.

不過既然前輩提起了.....小鴨也認真地研究了一下跟其他桌上型迷你腳架的差異.

由於是一塊鐵板,所以其實並不需要完整的整塊底板的面積就可以穩固的拍攝.

要取巧了話甚至可以只有部分靠在類似欄杆的地方就可以平穩拍攝.

但是為了攜帶性....如果鎖上一個雲台實在是有一點佔地方.....

於是小鴨就另外買了一個Ulanzi優籃子的Uka快裝版套件.

用類似快扣的方式裝在雲台跟腳架中間.

這樣要攜帶的時候就可以把腳架跟雲台分開攜帶.

要使用的時候再組合再一起就好.

剛好之前也有多的小雲台就可以完整的組合起來.

實際使用起來.....搭配Sony A7IV跟Sony FE 24-50 F2.8 G的重量,還挺穩固的.

拍個十秒夜景不是問題.

更大或是更重的組合.....不說腳架....雲台本身就受不了了.

另外就是收到了神牛的IM20閃燈跟閃燈接收器.

拿起來搭配Sony A7C跟Sony FE 24-50 F2.8 G的時候只有在望遠端可以沒問題.

不然都會在畫面中看到鏡頭的影子......

真的是太矮了.....

但是對小鴨來說拿來當離機閃燈做一個拍下午茶時候補光的道具則是完美.

過往小鴨還要攜帶一個A4尺寸的反光板.....

現在直接用另一個小閃燈來補光.

而且跟神牛的Lux Senior搭配真的是剛剛好.

至於想要固定在帽子上這一點.....由於支架太重了....帽子無法支撐....

現在反而是固定閃燈的扣具太重的問題....

不然應該可以當一個很不錯的室內離機輔助閃燈.

這樣就算是把明天要去北海道的攝影道具都準備好了.

這次要去北海道旅行小鴨準備了Sony A7C跟Sony A7IV兩台機身給自己使用,另外搭配四顆電池.

閃燈方面則是神牛IM20,Lux Senior跟V860 III都帶了.

腳架方面則是攜帶了剛到手的WESTAGE的迷你支架跟"徠圖"(Leofoto)的LY-224C腳架.

鏡頭方面則是攜帶了Viltrox FE 16 F1.8, Sony FE 24 F1.4 GM, Viltrox FE 28 F4.5,銘匠 FE 75 F2,Sony FE 24-50 F2.8 G, Minolta 35-105 F3.5-4.5跟Minolta 100-200 F4.5這七顆鏡頭.

平常的腰包使用上會有一點不方便,就選擇另外掛了一個鏡筒上去.....

記憶卡方面....就只有本來機身上的記憶卡沒有另外攜帶.....理論上.....五天的旅行如果不錄影應該都夠用吧?

接下來就得看旅行回來才知道了.

2025/02/01(3434.6)(80.2)(07)

(2025年攝影瑣事)昨天把永諾的50 F1.8給賣掉了.

轉眼間....永諾的三顆自動對焦鏡頭又只剩下了一開始的永諾35 F2....

雖然這顆也想要賣掉了....

會導致這個問題大概就是因為Sony FE 50 F1.4 GM太過於優秀的關係....

天花板就在那邊....

畫質上不可能突破,體積又沒有很明顯的優勢....

最後被小鴨賣掉也不讓人意外就是了....

從去年八月到現在五個月之間拍了七百七十張左右的照片.

其實使用頻率也不算低了.

不過認真來說接近八百張裡面有快兩百張是拿來拍籃球的....

扣掉那些拍籃球的的....大概一個月一百張左右.

使用起來畫質方面沒有明顯的問題,除了對焦速度感覺由於跟遲鈍了一點.

但是體積方面卻還是讓小鴨決定把它給賣了.

另一個有類似問題的則是Viltrox FE 24 F1.8....

雖然沒有永諾 FE 50 F1.8那麼誇張....

但是小鴨仍然嫌它太長了一些.

只是廣角定焦之中.....類似的替代品還沒有出現....

最接近的體積符合需求的光圈不夠大....

光圈夠大的.....體積不夠小...

所以Viltrox FE 24 F1.8還沒有被小鴨給出清....

這或許就是有GM鏡頭的好處吧.

把上面的天花板決定好之後,

剩下需要找的方向就簡單多了.

剩下就是看體積跟操作性.

永諾這顆在操作性上面差了一點,體積方面則是差更多.

這顆鏡頭居然比自家的85 F1.8還要長一點點.....

對比之下....銘匠 75 F2操作性跟體積都好上不少,被小鴨帶出門的機會就高了不少.

想不到小鴨連防潮箱也開始變成了兩極分布了.....

不是畫質非常好的原廠鏡頭,就是畫質跟操作可以替代原廠的副廠鏡頭,或者體積小又要便宜的旅行鏡頭這兩種了.....

2025/02/18(3434.6)(80.2)(08)

(2025年攝影瑣事)今天收到了PGYTECH快装板蒲公英阿卡快装座跟雙全景液壓雲台.

這次買這個快裝座應該是類似產品中買起來最好用的.

可以很快速的拆裝快裝版,本身下面也是一個阿卡底座.

換句話說.....可以很簡單的地讓所有的阿卡雲台都變成快拆型的底座規範.

小鴨之前買了那麼多種阿卡快拆底座,這款應該是用起來相容性最高的,安裝也最簡單.

如果沒有預算問題的人,小鴨甚至會建議每個腳架上面都放一塊.

而雙全景液壓雲台則是因為之前拿普通雲台來錄影的時候有發生視角快速變換的不適感....

而之前買的其他液壓雲台則都跟阿卡底座不相容.....

讓小鴨如果要使用了話還要另外鎖一個阿卡底座在液壓雲台上面才可以方便使用.....

而這款液壓雲台方便的地方則是上面用全景設計,讓小鴨手上的阿卡底座可以無痛的直接放上去.

也剛好把小鴨手上沒有用到的腳架拿來改裝成為錄影專用的腳架.

畢竟少用比無用武之地好.

由於預期三月份可能會需要幫忙路一些舞台表演的東西.

所以器材得在三月之前開始準備好.

這也是為甚麼小鴨最近又開始研究這方面器材的原因.

而在把雲台方面處理好之後,下一步要處理的就是錄音問題了.

之前小鴨準備了槍型錄音放在機身上.

如果可以用無線麥克風的方式不知道效果會不會更好一些?

之前聽職業攝影師提到這塊,有機會也想試試看.

只是由於之前沒啥機會錄影,想說自拍用的槍型麥克風就很夠用了.

如果是拍攝戲劇主體跟攝影機之間的距離可能就會有十幾公尺的距離.

這時候如果可以使用無線麥克風小鴨相信錄音效果應該是會更好.

這大概就是小鴨下一項研究的器材了.

2025/02/19(3434.6)(80.2)(09)

(2025年攝影瑣事)所謂的樂極生悲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小鴨最近迷上了使用閃燈補光的方式來拍櫻花.

沒想到今天就樂極生悲了.

當小鴨需要使用閃燈補光拍櫻花的時候,最常用的閃燈就是內建光罩的神牛Lux Senior.

今天也不例外.

小鴨把神牛Lux Senior放好,拍了兩張不滿意,正想要調整角度.....

畢竟這顆閃燈沒辦法調整俯仰角.

角度方面的調整比較麻煩.

除非要升級到Lux Master才可以調整頭部的俯仰角度.

但是認真來說.....如果這樣做.....體積又太大了.

不方便小鴨隨身攜帶.

Lux Senior應該是小鴨能承受的攜帶上限下所能擁有最大燈頭的產品了.

結果這時候一陣風吹了過來.....

讓小鴨的Lux Senior的金屬光罩就這麼親切的與柏油路親吻了起來.....

慘狀就是那顆閃燈的燈罩無法收納起來了.....

因為邊角產生了變形.

沒辦法跟以前一樣好好的收納起來....

放在小鴨眼前就兩個選項.

一個選項自然是寄回去代理商修理.

小鴨預計只要更換掉金屬碟,一切就會可以恢復如新.

另一個選項則是另外買一顆閃燈.

但是這種單點閃燈買太多顆小鴨用處也不大.

畢竟通常都是吃下午茶的時候補光一下而已.

比較麻煩的應該是由於金屬碟壞了.....無法收納.

要怎麼把閃燈寄回去給廠商這一點比較頭大阿.

或許應該把金屬碟整個拆下來分成兩個部份來郵寄.

希望更換這個金屬碟不要太貴.

2025/02/20(3434.6)(80.2)(10)

(2025年攝影瑣事)今天開始整理照片,速度比想像中的快.

本來以為會很難.....

剛好小鴨在網路相簿上面有放上以前拍的照片.

雖然中間隔了六年左右的照片沒有放完全....

但是還是有足夠的資料量找到了之前的照片.

透過網路相簿的人臉辨識功能.

小鴨得以在超過十年的照片量中找出鴨大舅的照片出來好供喪事使用.

這遠比當年鴨外公跟鴨外婆的照片搜尋快多了.

只要透過縮圖照片上面的日期資料小鴨就可以重新找回大圖出來.

小鴨預計在上面應該也是有個十年左右的照片資料量.

而這次被挑走的照片則是鴨大舅在鴨小表哥婚禮之前隨性坐著剛好被小鴨抓拍到的照片.

想不到一張在大喜之日拍的照片會被拿來在喪禮上面使用.

如果沒有人工智能的人臉辨識功能小鴨最少也要花個三五天.....

先把六日的照片挑出來.....一年五十二個周末......二十年就是大概一千個周末.....

想想那個工作量頭就痛了....

而透過人工智能的搜尋就只需要十分鐘左右.....

這讓小鴨在搜尋照片上方便很多.

目前實際測試起來準確度還不低,不會把小鴨的幾個舅舅的臉搞混.

這也算是小鴨少數還能幫忙的領域了.

比較有趣的是每張照片幾乎都可以看到鴨媽的身影.

仔細想想也不意外.....會跑回鴨外婆家的時候幾乎都是跟鴨媽同行.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拍張家族大合照?

有機會還真的想模仿一些電影海報,在三合院之中拍張全家合照.

應該會挺有趣的.

2025/02/21(3434.6)(80.2)(11)

(2025年攝影瑣事)最後照片整理終於出來了

Minolta 35-105 F3.5-4.5總共留下了四百八十六張.

Minolta 100-200 F4.5總共留下了兩百九十三張.

Sony FE 24 F1.4 GM總共留下了七十八張,Sony A7C拍了四十三張,Sony A7IV拍了三十五張

Sony FE 24-50 F2.8總共留下了七百三十四張,Sony A7C拍了四百六十張,Sony A7IV拍了兩百七十四張

Viltrox FE 16 F1.8 PRO總共留下了五十七張,Sony A7C拍了五十張,Sony A7IV拍了七張

Viltrox FE 28 F4.5總共留下了三十七張,Sony A7C拍了三十三張,Sony A7IV拍了四張

銘匠 FE 75 F2總共留下了一百一十四張,Sony A7C拍了九十二張,Sony A7IV拍了二十二張

換句話說....Sony A7IV大概兩千張照片裡面小鴨選擇留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一張.

而Sony A7C的九百次快門裡面小鴨選擇留下了接近七百張....這樣看似乎Sony A7C雖然拍得少,但是留下照片的比例比較高.

其實這也很正常.....畢竟小鴨在使用Minolta 100-200 F4.5拍攝運動主題的時候還是有使用連拍的方式來拍攝,重複遭到刪除的照片自然比較多.

這其中留下照片最少的是Viltrox FE 28 F4.5.....這顆鏡頭大概是最讓小鴨失望的.....因為小鴨忘了攜帶跟它配套超廣角套件......不然就可以用這顆拍一些寬幅的山景.

另外讓小鴨意外拍得不多的就是Viltrox FE 16 F1.8 PRO.

只能說傳說中的百萬夜景跟小鴨想像中的不一樣.

要拍好了話....長鏡頭可能更適合一些.

小鴨就有一點後悔在拍攝一些山景的時候只有攜帶銘匠 FE 75 F2......如果有帶Minolta 100-200 F4.5上山應該會更好一些.

這顆超廣角鏡頭變得只有在一些室內場合有機會拿出來使用.

整體來說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Sony FE 24-50 F2.8 G.....

真的不枉費小鴨在出發前把它列入攜帶鏡頭列表中.

Minolta 35-105 F3.5-4.5....使用起來.....真的得變成F8定光圈鏡頭才會好一些.

如果把光圈放大....成像也會跟著放飛自我.....讓照片變成油畫.

不過如果要拍人了話,還是可以放心的把光圈打開.

銘匠 FE 75 F2跟Sony FE 24 F1.4 GM則是晚上散步最好的配合.

這次的照片花了小鴨半個月來做整理.....

實在是花的時間有點太長了一點.....

沒辦法....放假回來就得馬上上班....

跟往年相比....好像少了一點放假的鬆弛感.....

2025/02/23(3434.6)(80.2)(12)

(2025年攝影瑣事)新 買的神牛Virso S到手了.

本來是想要買神牛WEC-S

但是考慮到價格只差了兩千塊錢左右,功能卻差很多.....

小鴨總有種感覺.....如果買了神牛WEC-S....最後一定會覺得操作不夠方便.....又跑去賣掉然後買類似神牛Virso S的無線麥克風.....

既然最後都會買神牛Virso S.....那乾脆一開始就買吧.....還省下中間買賣的麻煩.

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等級比較高的Virso S有內建錄音功能.

如果把資料傳到相機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

還有備用音軌的資料放在麥克風之中.

如果錄製的過程中出現甚麼意外......

像是線路接觸不良一類的....

最少還有一份音頻資料在麥克風中可以拿出來拿來後期配音使用.

還有一點就是控制面.

神牛WEC-S的操作就是只有幾個燈號顯示.

對小鴨這種不會整天操作的人來說....實在是不夠友善.

而這個系列可以搭配Sony的熱靴.

對小鴨這種吃過插座苦頭的人來說.....真的是安心不少.

用這個組合搭配上銘匠 FE 75 F2來拍攝劇場表演,還有之前買的液壓雲台.

簡易的劇場拍攝組合應該就算完成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現在就等著找小鴨拍攝的劇團排演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需求再來調整器材.

畢竟如果沒有實際拍攝,到底缺了什麼在怎麼想也只是空中樓閣而已.

對一般的實驗性質劇團,這樣的器材組合應該也夠用了.

2025/02/24(3434.6)(80.2)(13)

(2025年攝影瑣事)沒想到Sony居然要發表Sony FE 16 F1.8 G這顆鏡頭了......

小鴨一直以為這顆鏡頭的計畫在Sony推出Sony FE 14 F1.8 GM之後就胎死腹中了.

沒想到現在居然又重新有了謠言.

而且看起來連體積外觀重量價格都有的謠言.....

小鴨在兩年前就聽過這個謠言.....結果Sony一直沒有推出....

後來小鴨只好先跑去買了Viltrox FE 16 F1.8 Pro這顆鏡頭來使用.

這顆鏡頭兩年來小鴨總共拍了大概一千張左右的照片.

使用率不算低.

現在仔細看看兩顆鏡頭.

新推出的Sony FE 16 F1.8 G體積會比Sony FE 20 F1.8 G還要小......

體積縮小.....光學表現類似.....聽起來挺誘人的.

畢竟....原廠的鏡頭在機身輔助方面表現就是比副廠來的好.

另一個優勢大概就是濾鏡的尺寸可以維持同一個尺寸.

Viltrox FE 16 F1.8用起來.....小鴨是真的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不管是銳利度,對焦速度甚至抗耀光的表現都讓小鴨很滿意.

真的要挑剔了話....

大概就是尺寸還是有一點大....

讓小鴨無法使用腰包來攜帶出門.

得用側背包來處理.

這個問題嚴重嗎?

其實也還好.....

只是如果可以把鏡頭縮小讓使用場合更多當然是更好一些.

不過要小鴨跑去買這顆新鏡頭....

除非等小鴨順利地把手上這顆Viltrox FE 16 F1.8 PRO賣掉....

不然短時間內應該還是繼續用手上這顆來拍攝一些室內超廣角的需求.

2025/02/27(3434.6)(80.2)(14)

(2025年攝影瑣事)最近想要找一款軟體可以做除了編輯影片以外順便去背或是人臉美化的.

職業攝影師就推薦小鴨一款軟體.

用起來感覺很不錯.....唯一一個問題是.....小鴨想要的功能不能使用.....

因為那些功能需要使用抖音的帳號.

還是國際板的抖音帳號.....是大陸版的抖音帳號.....

原來是抖音的母公司推出的免費軟體.

用簡單的編輯功能的時候是不需要抖音帳號,但是當要使用到一些進階的功能像是人臉美化的時候就得使用到抖音的帳號.

偏偏這種軟體小鴨一向都是沒啥興趣....

之前根本連安裝都沒有安裝....更不可能有帳號.....

這時候留給小鴨的選擇要麼找其他軟體.....

要麼想辦法擁有一個大陸版的抖音帳號.....

小鴨嘗試了一下其他的軟體.....感覺效果沒那麼方便.

尤其在影片上面如果需要連續處理.

用軟體來幫忙處理會方便很多.

畢竟之前已經先把錄影方面的硬體搞定了.

接下來要處理的就是軟體方面了.

小鴨以前的軟體只能單單處理剪接這部分.

但是素材需要改變色溫一類的就力有未逮.

現在新的軟體都有這些功能了.

對於錄影軟體方面也要重新的學習了.

使用免費軟體的缺點大概就是....得看別人的臉色阿.....

偏偏小鴨本質上還是以攝影為主....

要小鴨花太多錢在錄影方面.....

真的得等小鴨花更多心思在錄影方面才會改變吧.

2025/02/28(3434.6)(80.2)(15)

(2025年攝影瑣事)相 宇突然跑來問小鴨關於拍照設備的問題.....

聽到他老小子的聲音小鴨就覺得奇怪....

聊了一下....想不到相宇居然也想要拍電影.

不過跟小鴨拍劇團不一樣.

相宇想拍的則是定格動畫....

用樂高積木來做模型.

搭配定格拍攝的方式來做動畫....

光是想像這些工作量小鴨就非常佩服.....

小鴨光是拍攝模型就覺得很累了.

現在要把模型的照片變成動畫.....

一秒少說也要十張到十六張......

除非使用電腦輔助,小鴨是有看過一些軟體是專門處理定格動畫方面的成品,可以大幅度減少工作量.

而既然想要拍電影....

那首先就需要.....器材.

於是相宇就要小鴨幫忙處理類似的器材.

研究了一下....

既然是定格動畫......那其實任何有手動功能的相機都可以符合需求.

反而是鏡頭方面小鴨得做一點功課.

由於相宇是想用積木當主角拍電影.....小鴨第一反應就是要處理微距鏡頭.

於是小鴨找了兩顆,一顆是岩石星的120 F2.8 2X Marco,另外一顆是銘匠的100 F2.8 2X Marco.

這兩顆鏡頭價錢差不多,只是銘匠的品牌還有推出移軸版本.

在確定相宇不需要移軸功能之後....就可以很輕鬆地讓相宇做選擇.

由於其他性能差不多,相宇選擇了比較熟悉的100mm焦段來使用.

理論上來說這兩顆應該都足敷使用.

機身方面小鴨則打算幫相宇找一台Sony A7......

這樣一來....也算滿足小鴨四代的Sony A7都摸過的宿願了.

把這個宿願解決了.....省得哪天小鴨自己想不開又跑去買一台回來摸.....

趁這個機會大方地摸摸.

也算是雙贏的一種吧?

用最便宜的價格幫相宇解決器材的問題.

2025/03/01(3434.6)(80.2)(16)

(2025年攝影瑣事)今天一大早就跟鴨媽一起回彰化.

打算要在彰化住一個晚上.

這次回來主要就是送鴨大舅最後一程.

也算是難得整個家族都匯聚在一起的聚會.

為了這次的聚會,小鴨也準備了腳架跟自拍器.

如果允許了話.....小鴨希望可以拍張全家福.

畢竟常常要這麼大家碰面的時候都是因為喪事的關係....

晚拍一次.....就少一個....

也準備了之前買的小型折疊腳踏車.

讓小鴨回到彰化的時候也可以有簡單的移動工具.

這次準備的鏡頭是Viltrox FE 135 F1.8 LAB.

雖然很重.....但是也是小鴨手上焦段跟光圈組合起來最適合遠攝的鏡頭了.

讓小鴨在拍攝一些特寫的時候不用離被攝者太近.

尤其在這種時候應該是不大適合使用閃光燈的場合....

Viltrox FE 16 F1.8 PRO....小鴨手上廣角大光圈最大的組合,拍一些靈堂布置的照片使用.

最後再帶上Sony FE 24-50 F2.8 G.....如果有Sony FE 24-70 F2.8 GM II應該會更好.

只是小鴨畢竟拍攝這種場合的機會不多,使用可以兼具旅行鏡頭的Sony FE 24-50 F2.8 G代打一下.

回到了彰化又跑去彰化糖廠吃冰.

看到裡面有一種明月冰....

聽名字很特別.....就點了一份.

沒想到....

居然就是香草冰淇淋配上一顆生蛋黃.....

看起來就很類似地獄料理的組合....

吃下去....沒想到味道還不錯.

果然....一項產品可以存活那麼久是有原因的....

就好像....."必勝客"(Pizza Hut)有豪牛宴火鍋比薩....應該就是那麼會消失在時代中的菜單......

2025/03/06(3434.6)(80.2)(17)

(2025年攝影瑣事)今天又把岩石星 FE 25 F2.8 2X-5X拿出來玩.

這顆真的是小鴨手上使用目的最專一的鏡頭.....

由於無法無限遠對焦....除了微距以外什麼都拍不了.....

但是即使是這樣.....由於身體剛好一點....也不想出去吹風.

就剛好在房間拍一點室內私房照片.

這時候微距鏡頭就可以好好的派上用場了.

其實本來小鴨是想要拍攝寫字的畫面....

只是自己一個人似乎有點難操作....

就先來試試看兩倍到五倍放大的能力拍起來的感覺是如何.

微距攝影的優點就在這時候顯現出來.

只要一個鋼筆的筆尖就可以拍很久慢慢玩.

完全不用擔心沒主題拍攝.

畢竟如果不能看得很遠,那不如反過來看得很近也是一種方法阿.

這次拍攝的鋼筆是之前鴨胖表哥推薦的品牌.

似乎是被日本收購的德國品牌.

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把入門款的鋼筆大拋售.

小鴨就很好奇地買了德國品牌的鋼筆跟仿製款的鋼筆.

外觀看起來都一樣.

但是寫起來的手感卻明顯不同.

德國品牌的鋼筆寫起來筆尖的硬度比較硬,相比之下.....仿製品的筆尖就軟多了.

寫起來的觸感就明顯不同.

不過看在價格只有四分之一的前提下....似乎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不過當拍攝到五倍放大的時候....

景深真的是太淺了.....

小鴨雖然用到平常拍風景的光圈F8到F11....都還是無法涵蓋主體....

甚至只能把花蕊的頭小小的包圍住而已.

看來下次有機會小鴨還是用移軸鏡頭配上接寫環來試試看.

不過也算是把之前買的一些微距配件給拿出來暖暖手.

下次如果要再來拍應該會更熟悉一些了.

2025/03/11(3434.6)(80.2)(18)

(2025年攝影瑣事)最近得到一個不好的消息.

之前為了拍攝劇團的表演,小鴨特別買了一套神牛Virso S來準備劇團表演的錄音準備.

沒想到最近得到通知....

小鴨的超前部屬變成超前浪費錢.....

朋友的那個劇團報名參加比賽失敗....

連比賽的資格都沒有拿到....

沒有比賽.....自然不需要錄影.

沒有錄影.....自然不需要麥克風....

整件事情就是一個大失敗阿.....

真的是太慘了....

不過也不意外就是了.

因為在這幾個月小鴨旁聽劇團開會的狀況.

小鴨發現光是一群人聚在一起開會.

討論劇團的名字就可以討論三個小時沒有結論.

其中一個名字還因為跟一句歌詞有雷同而擔心會有抄襲進而放棄使用....

這就好像因為孫燕姿的"綠光"這首歌,而放棄自己叫做"綠光劇團"這種小事.....

只能說當人太專注在細節上.....就會完全無法前進.

更何況是一個剛要起來劇團.

在萬事都百廢待舉的時候......

不去注意更重要的東西....

像是演員,練習,場地,劇本.....

而專注在名字該怎麼取.....

這就好像不去仔細教育小孩,卻只專心幫小孩取名字然後希望小孩的未來一帆風順一樣的荒謬.....

只能說....小鴨實在是太樂觀了....

現在只好看看有沒有其他方式讓這組麥克風不會浪費.....

畢竟用過這種無線麥克風之後,效果確實是遠勝於裝在相機上的麥克風.

只可惜小鴨真的太少錄影了.

2025/03/14(3434.6)(80.2)(19)

(2025年攝影瑣事)今天收到了銘匠 FE 100 F2.8 Marco 2X這顆鏡頭.

比較可惜的是.....在收到之前小鴨已經看了一些評測....

只能說最近的動作實在是太慢了.

在收到鏡頭前小鴨就看到了關於這顆鏡頭的評測.

看完的結論是....應該買岩石星 FE 120 F2.8 Marco 2X的.....

不過既然是幫別人買....還是依照委託人的需求來著手.

反正不是自己要買要用的....

拿到手上的感覺就是覺得質感很好.

鏡頭設計方面....覺得挺搞笑的.

雖然是內對焦設計....但是可以看的出來就是鏡頭在鏡筒裡面做對焦動作.....把外對焦鏡頭外面放一個殼就變成內對焦了.....

有種不能說錯但是就是感覺有點怪怪的感覺.....

而光圈環的控制由於沒有接點跟主機聯繫,在拍攝的時候還是得注意一下.

光圈環的間距檔位之間也不一樣.

不過好歹是有級光圈了.

說完缺點....說一個優點好了.

那就是....鏡頭有四個接口,每個接口上面可以安置一個冷靴.

如果想要用這顆鏡頭在前面補光了話.

這個設計確實很巧妙.

如果是搭配類似神牛的微距離閃系統也可以直接固定在鏡頭上面.

不需要另外裝一個轉接環.

小鴨實際使用上則是直接裝了一個活動關節跟小型閃燈在冷靴上就可以使用了.

雖然不是很方便,細節上還需要處理.

但是在微距拍攝上確實方便許多.

對相宇來說.....小鴨前面說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影片方面對解析度的要求本來就沒那麼高.

光圈環的間距不對稱....

反正拍攝的時候都固定好.

只能說這可能不是一顆最好的選擇,但是卻是功能上符合相宇需求的選擇.

最好的當然是價錢也很漂亮.

如果讓小鴨自己選.....大概會等類似規格但是有電子接點的版本吧?

畢竟自動光圈比較簡單可以做到開放光圈對焦,然後縮光圈拍攝這個簡單的任務.

2025/03/17(3434.6)(80.2)(20)

(2025年攝影瑣事)今天總算完成了小鴨之前的一個宿願.....

那就是把Sony的每一代機身都摸過一次.

由於相宇的需求,小鴨就出手幫相宇買了一台Sony A7R來滿足相宇的需求....

也順便滿足小鴨自己的小小虛榮心.

自從十幾年前的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當時在Sony上班的咖啡拿了Sony A7搭配Carl Zeiss 35 F2.8給小鴨摸之後.....

小鴨再也沒有摸過Sony A7系列的第一代機身了.

今天趁機會就買下了這台機身....

預計會在小鴨手上停留一個星期左右....然後就要奔向相宇去拍定格電影了.

為了定格電影選用了當年規格最高的Sony A7R.....小鴨也算是不負使命了吧?

再次摸到Sony A7的機身.....除非電池科技有進步.....

像是固態電池下放到普通相機電池這種的進步....

不然Sony應該不會讓機身再次縮小.....

改用新電池的Sony A7III開始,握把就逐漸肥大.

雖然手感變好了,但是相對的體積也變大了.

重新把Sony A7R搭配Viltrox FE 28 F4.5....真是可愛的組合.....簡直就像是放大版本的RICOH GR......

其實這中間小鴨也考慮過Sony A7S, Sony A7....

只是考量到交貨時間跟價錢.....

小鴨還是乖乖地選了這台Sony A7R.....畢竟有些Sony A7開的價錢小鴨都可以買到一台Sony A7II了....

這台Sony A7R用起來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內部的記憶電池失效的問題.

導致每次更換電池都得重新輸入日期跟時間.

其他的部分似乎沒啥問題.

小鴨應該會想辦法在交給相宇之前把想做的測試做一做吧?

不過重新用回一代機身.....除了外觀之外....最直觀的感受應該就是感光元件的差異.

這台當年像素最高的機身也就三千多萬像素....

經過三代的演進.....小鴨手上的Sony A7IV也是三千多萬像素了....

而且一樣是三千多萬像素....Sony A7IV的感光元件明顯優於Sony A7R上面的.

最直觀的就是使用Viltrox FE 28 F4.5這顆鏡頭的時候,當使用在Sony A7R上面的時候照片上面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紅移跟邊角失光.

而同樣的問題小鴨在Sony A7C跟Sony A7IV上面都沒有感受到.

可想而知.....代表新的感光元件對於光線的偏折接收效果好上很多.

當年的頂級機身功能經過了十二年....

還真的是飛入尋常百姓家.

也算是讓小鴨把A7家族系列的一到四代都摸了一次.